看完《罗马假日》,你觉得让人遗憾的到底是无法相守还是从未遇见? -云顶yd2223线路检测

关注者
201
被浏览
81,317

128 个回答

如果从未遇见,哪来的遗憾?

每天从我们身边溜走的可能性,千千万万。会不会里面会藏着你刻骨铭心的可能呢?

少年时最爱的影片之一就是《罗马假日》了。奥黛丽赫本就是那个青春永远的女神。我这半辈子,只在宿舍贴过一次电影海报,就是罗马假日。那份青春美丽的爱情,现在看来还是那么的清澈透明。

大约十四五岁的时候,有一次坐公交车,还记得是302路。看到一个跟我差不多大的小姑娘,她的侧颜特别有奥黛丽赫本的味道,我坐在最后,就这么一路看着她。心像是被一根线牵引着,那种拉扯的感觉记忆犹新。记得那个姑娘好像是一个哑女,她跟她像是妈妈一样的人在车上,她们打着手语交流,但我听见她妈妈跟售票员说的买票,所以估计她是那个不会说话的人。

还记得她的微笑是那么轻松和干净,没有任何一点的尘俗和卑怯。眼睛很大,特别亮,可能就是老天给了她会说话的眼睛,所以才拿走了她的声音吧。

到站了,我也没有下车,就这么傻傻地看着。心里有过好多念头,设想着能不能上去搭讪。(那个年代还是大概率会被当做流氓的)。知道跟着她们下了车,好像是蓟门桥附近,往北京电影学院方向去了。最终还是没有说上一句话。

后来还特意相同的路线做过几次302。那不是我平时需要走的路线。就是傻傻地想着能有再见的机会。最终,再也没有见到。

慢慢地,我也释然了,也许那就是青春一刹那的感觉。一刹那心动的感觉。

就像《罗马假日》,我要是那个记者,一定会感激这次的遇见。如若没有遇见,我此生也就不会有那个美丽的遗憾了。


晚上,等孩子睡了,又重温了一遍《罗马假日》,奇怪,本以为历经沧桑过后的心,竟又被这爱情感动得微微有些痛了……


用ai给电影截图着色,收藏起自己的记忆吧。

如果,我们把本题这个问题去问《罗马假日》里的安妮公主和记者乔,他们会怎么回答呢?

如果,我们把这个问题拿来去问正在拍摄《罗马假日》的演员奥黛丽·赫本和格里高利·派克,他们两个又会怎么回答呢?

如果我们把这个问题,拿去问年华老去的奥黛丽·赫本,她会怎么回答呢?

如果,我们把这个问题拿去问参加奥黛丽·赫本的葬礼的格里高利·派克,他会怎么回答呢?

或许,不同时期的他们会有不同的答案。或许他们两个人的答案会不相同。当然也有可能他们会一直心有灵犀。当然也或许他们自己也没有真正的答案。

我们没办法去问他们,也没办法猜测他们真实的想法。这种“永远无法获知的真相”,却是这段众所周知的感情最有魅力的一点。

然而,从逻辑的角度来讲,对于“爱情”这种感情而言,必须“遇见”才会发生,如果从未遇见,当然就不会有爱情发生,当然也更不会有“遗憾”发生。

爱情是没有办法选择的,爱情只有不期而遇。真正的爱情,真不是谁都能遇到的。太多的人是因为欲望、寂寞、社会压力、责任等等各种与爱情无关的原因,而选择走进婚姻,或者找一个伴侣。

真正的爱情,只要你遇到了,就像是在夜空中看到了流星,即便你没有办法拥有,你也不会觉得遗憾,因为你见过它就已经胜过无数人了。所谓“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人间无数”是也。

小龙女独守绝情苦谷底16年时,她不会觉得与杨过的相遇是遗憾,当杨过跳下绝情谷时,他也不会觉得与姑姑的相爱是遗憾。当阿朱死在乔峰的掌下时,她不会觉得与乔大哥的相识是遗憾。

郭襄应该会一直很庆幸曾经认识大哥哥吧。阿紫抱着乔峰的尸首跳下悬崖时,她也不会后悔自己遇见姐夫吧。哪怕是游坦之,你觉得他会后悔遇见阿紫吗?

当然现实生活中会有很多曾经相爱的人却反目成仇。会说出:宁可当时未相见,或者此生此世不复相见,这样决绝的话。但事情变成这种结局,并不是因为爱情这种感情导致的,要么是阴差阳错有缘无份,要么是贪婪、软弱等人性的弱点发展的后果。

所以最终回到本题的回答。当我们两鬓苍苍、齿摇发落,衰零之时回首当年,有真心相爱之人却无法相守、无法相伴到老,这当然是一种遗憾。但是,倘若我们回首一生,却发现自己竟然从未与人真心相爱,恐怕这是一种更大的遗憾吧。

《一代宗师》里,宫二对叶问说:

人生若无悔,那该多无趣啊!

这句话其实完全可以用来回答这个问题

组成我们一生值得珍藏的瞬间,除了极少数美梦成真的时刻,其实大多数,是哪些无法圆满的结局

一部电影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在于他讲具体故事的同时,也投射了人类普遍的、共通的情感,即我们称之为共情的东西

我们站在当下回望过去,几乎每个人都说过长厢厮守白头到老的情话,但再看看如今的枕边人,还是当初的那个ta吗?

很少

遗憾吗?

可能也谈不上遗憾,我们或许只会感慨:如果那时候能做的更好,结果或许就不一样了

所以这个问题其实是一个陷阱,让你在爱而不得和不曾相遇中选一个遗憾,前者只是一个美丽的错误,后者完全就是不可知的了——既然没有相遇,怎么可能产生对一个不存在的事情的评价?

当然如果我们代入《罗马假日》主人公的视角去观察,两种结局哪个更遗憾,其实非常清楚

如果没有相遇,安妮必然还是那个被繁文缛节所束缚的公主,大好青春被条条框框的贵族礼节禁锢住,生物性的女性特征会被削弱,成为一个社会性政治性的符号、象征

如果没有相遇,乔或许和大多数记者没有区别,或奔走一线,或伏案疾笔,从青春到暮年

所幸他们相遇了,公主走上街头,体会到了平凡女人多彩的生活;记者放弃爆料,卸下工作的负荷,让日复一日的生活焕发出活力

这样对照起来,你说那个更遗憾呢?

最起码相遇不是遗憾,爱而有得是意外,爱而不得是常态

最重要的是,爱!

不管结果怎么样,两人在彼此的生活中,得到过,付出过,体会到了爱和被爱的感觉,就值了

《泰坦尼克号》中杰克推开浮木的一刻,他会后悔上船吗?不会!

看淡结果,活在当下,享受馈赠,接受遗失

用心爱过,就不遗憾

就算无法相守,我也不愿意从未遇见

我想不仅公主不愿意忘记这段美好的回忆,她的臣子也希望她能够保留着一份美好回忆,然后继续履行公主的职责。

古语有云:高处不胜寒

高处不胜寒不仅是物理上的寒冷,这个高处可以指身居要职,也有身在锦衣玉食、非寻常人家环境的寓意。

因为不是普通人,所以大多数人不愿意理解、也再也无法理解你。

因为没有人理解,从而内心极度孤独,进而缺乏安全感。

如果站在公主的角度来看她的生活,她的生活就是一场又一场作秀。

她需要时刻保持光鲜亮丽的外表,别人排着队在等着见她,她只能一个接着一个地会见,时刻保持微笑、握手或者是挥手,说着别人要求她说的话。

如果她表现出了任何的不情愿甚至是反抗,等待她的将会是一针镇定剂

这就是公主的生活。

所以她就算被打了镇定剂,也要逃出宫殿。

公主肯定不是第一次被打镇定剂了,她肯定是知道后果的,但她全然不顾自己随时可能停摆的身体,依旧要跑路,这是一种求生的表现。

鲁迅说: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压力就算没有让人选择用跳楼、上吊之类激烈的方式结束生命,也会让人的身体不堪重负,患上心理或是生理的疾病。

公主选择出逃就是爆发

如果那个时候公主马上又被抓回那个令人窒息的宫殿,公主被大臣侍卫侍女按住不允许爆发,那按照她的性格很有可能会做更过激的事情:比如自杀。

无论有没有遇到记者,她的人生可能都要画上句号了。

压力大的时候人就需要放松,有些“艺术家”选择用吸毒来放松,但其实吸毒能生成的、让人快乐的多巴胺,爱情也可以让身体生成。

爱情可以给人带来甜蜜幸福等一系列美好感受,让人心情轻松愉悦,这些都是经过科学验证的。

就像是不幸的过去会折磨人一辈子,而幸福美好的回忆就会支撑人一辈子一样,就算不曾拥有,能够触摸到、见到,难道不也是幸福吗?

在宫殿的时候,大家都忙着自己的工作——也就是让公主继续工作。

他们会不择手段,比如做出给公主打镇定剂这样的事情,但越是没有人在乎公主的想法和感受,公主就越痛苦,越窒息。

当公主的痛苦大到了无法看到自己的职责,看到自己认为是作秀的事情的意义的时候,公主就需要一个突破口,因为公主也需要呼吸,公主也需要休息。

当她能呼吸了,休息过了,当她不被自己身份禁锢的那一刻,当她跳出了她自己身份的那一刻,她终于能从第三人的视角看到自己作为公主的职责和意义,这样的公主,其实才能更好的完成她作为公主的工作。

人生就是一场体验,请尽兴。

小时候看《罗马假日》,印象最深的是安妮公主剪头发那段。

安妮公主在街头溜达,看到一家理发店,忍不住走了进去。理发师以为公主是来打理头发的,而公主却说要剪头发,并给理发师做出了剪短要求。理发师不忍心下刀,但还是按要求剪起了头发。

公主剪好了头发,剪了短发的她是如此的漂亮,理发师都看呆了,成就了影史经典绝美画面。甚至有了以奥黛丽·赫本命名的“赫本头”。

长大后才知道,安妮公主出逃一天的爱情,纯粹,是爱情最美好的模样。任何人都不会拒绝这份“曾经拥有的”。

起初,安妮公主虽贵为公主,却不开心,觉得压抑。有太多的规矩、排满的日程了,还有将军在身旁的“耳提面命”,她忍不住哭泣,身边的人为了不影响见面会,不损害国家的形象,会给她注射镇定剂。

在药力发挥作用之前,她逃跑了,在药力发挥之时,被记者乔·布莱德利在街头捡到(我也想在马路边捡公主)。

乔让公主付打车钱,公主说自己出门从来不带钱;他又问公主住在哪里,公主说住在斗兽场。乔明白,这女的果然醉得不轻。(太可爱了。)

因为司机的拒绝,乔不得不把公主捎回了自己家。第二天,他看到报纸上安妮公主的照片,才得知现在睡在自己家里的那个姑娘竟然就是公主。

聪明但是囊中羞涩的乔立马跟报社说,自己会有公主的独家报道,报社答应如果成功,给他5000美元的激励。

乔马上赶回家,安妮公主醒来,发现在陌生人家。

她对乔说:住在这里一定很有趣,但是自己必须要走了。

她向乔借了点钱,就离开了。公主单独来到街上,有些兴奋,又有些无所适从。

她剪头发、吃冰淇淋、买花,做完全没做过的事情。

乔跟随上去,跟公主制造了一场偶遇,说愿意陪她做她想做的事情。

(我想到林俊杰的歌词:那些你很冒险的梦,我陪你去疯……)

他们去喝咖啡,乔的摄影师朋友艾文也来了,在乔的示意下,偷偷拍下公主。

他们陪着公主去游船上参加舞会,和公主一起跳舞。公主望着乔,对他说:我看你是个替身。(乔前面在咖啡厅,为了掩护公主的身份,骗她说,“替身”是夸人很美好的意思)

公主说,你一整天都陪着我做我想做的事,是为什么呢?我从没见过你这么好心的人。

乔回望公主的眼神,能看出,他已经沦陷了。

不料公主的行踪已经暴露,王室的护卫要带走公主。逼迫下,乔带着公主跳进了河里。穿过冰冷的河水,俩人相拥来到岸边,乔直接吻了上去。

来到乔的家里,公主换下湿衣服,换上乔的衣服。

乔星星眼看着公主,说穿着很合适,你应该总穿的我的衣服。(这乔也太会撩了。)

公主说,要是能给你做顿饭就好了。你为什么没有做饭的锅具呢?

乔说,我总是在外面应付着吃就完事了。人总是身不由己。

公主念着“身不由己”,若有所思。她又重复道,要是能给你做顿饭就好了,我还会缝衣服,我会很多东西,可惜没机会为你做了。

公主选择了离开,乔送她来到使馆前。公主说,希望乔等她背影完全消失再离开。

将军看到公主回来,让她打电话去给国王、王后解释。

公主意志坚定,第一次强硬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我只是生病而已,如果我不是清楚的了解自己对家庭和国家的责任,我是不会回来的,永远不会回来的。


公主见面会终于举行了,安妮公主穿着白色的纱裙,优雅地款款走来。

乔和艾文也在台下,乔面带微笑地望着公主。

在记者提问环节,有人问公主最喜欢访问过的哪个城市。

身旁的将军提醒道,她应该说各有春秋。


公主看着乔回答道,可以说各有千秋,

都难以忘怀但最难忘的,还是罗马,当然是罗马。

我将把这次访问珍藏在心中,永不忘怀。


握手环节时,艾文趁机把拍的公主的照片还给了她。

公主走后,大家都走了,乔却想起了曾经的约定,依然站在原地,紧紧地注视着公主离开的方向,直到再也看不到公主的影子后,乔才缓缓转过身子。独自离开了大厅。

整个故事过程中,气氛是轻松愉悦的,奥黛丽·赫本的优雅与俏皮,安静与活泼,是影迷朋友们心中永远的公主。

电影中也掺入了喜剧元素,一众配角小人物都很有亮点:助攻的司机、用力的房东,趁机推销西瓜的摊贩,喜欢美好也守护美好的理发师,倒霉的愿意尊重朋友心意的艾文……

短暂的爱情是美好的,结局却出人意料。寻找自由的最后,选择回归责任。让影片带上了现实和悲剧色彩。

爱情有时候,很用力却往往求而不得。

用真心就可以。


有人住高楼,有人在深沟。

有人光万丈,有人一身绣。

世人万千种,浮云莫去求。

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


乔过着没有规划的生活,财务状况糟糕,却遇到了纯真美好的安妮公主,放弃用公主的独家报道赚钱的想法,真心的爱上她,守护她的形象;

安妮公主过着被规划得满满的生活,却像提线木偶没有自我,遇到了温柔帅气的乔,他陪着她体验完全不同的生活。

彼此照亮。

带入普通人恋爱的一天,我有一段很美好的记忆。

是和男朋友还在暧昧期的时候,我脖子上长了个东西,发低烧,他请假陪我去看病。

上午就完事了,一起溜达。

因为几天没洗头,他带我去小区的一家直男理发店洗头,我想好看一点,让tony给我卷个造型,法式小卷。

结果他没经验,弄了个阿姨离子烫式的。

弄完,两个人对着我的头哈哈笑。

去西湖边打卡一家火锅店。

去咖啡店小坐,去西湖边溜达。

工作日的西湖静谧美丽。

在座椅上看书,看湖水。

他说,这样无所事事的一天也很好。


日常的工作生活节奏都很快,这样的一天像偷来的,漫无目的地散步。彼此暗暗喜欢,带着点好奇和试探。

人生若只如初见。


《罗马假日》是爱情剧,也是成长剧。

生活疲惫,不同阶层、不同身份的人都有各自隐晦和难处。相遇的记忆,会成为我们的力量,成为内心最最柔软的角落,帮我们度过很多不容易的时刻。

因为一个人,爱上一座城。

和你相遇的美好记忆,是我平庸生活的“替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