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发布年度服装造型,总结20年时尚变迁,从y2k、女团风到马面裙,反映了哪些现象和消费趋势? -云顶yd2223线路检测

4月29日晚,淘宝“好看20年”服装秀在重庆观音桥举行,随着“非主流”、“y2k”、“超女造型”、波西米亚风、马面裙等横跨20年的购物车美学在t台上延…
关注者
154
被浏览
170,659

72 个回答

这是咱大重庆的一次时装盛宴,重庆观音桥商圈,历来就是重庆的时尚流行前沿,“富庶繁华”之地,又正值五一假日佳期,“好看20年”服装秀在此举行,确实具有一定的消费趋势代表性。

连穿着“孔乙己长衫”的咱们这些苦逼职场打工人也呼啦圈起来围观。

这次发布的年度服装造型反映了以下现象和消费趋势:

yy2k是指2000年问题,这个问题导致了许多人在当时购买了一些奇怪的服装,例如大红色、大绿色、大紫色等鲜艳的颜色,同时还有很多非主流的款式,例如喇叭裤、中分发型等等。这些在当时的时尚界引起了很大的轰动,至今仍然是一些人对于时尚的记忆。因此,这种风格在2020年又再次流行起来,例如2020年初流行的毛毛外套、小碎花裙子等;

女团风是指一种时尚风格,主要特点是以女性团体为灵感,强调女性的美丽和自信。这种风格在2018年左右开始流行,主要受到韩国女团和日本女团的影响。女团风格包括紧身裤、短上衣、长靴等元素,这些元素可以强调女性身体线条和女性化的形象,而这些特点正好符合当下流行的“颜值经济”和“眼球经济”。

马面裙是指一种传统的中国女性服装,由于其长度较长,因此被称为“马面裙”。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马面裙曾经是中国女性的主要服装之一,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马面裙逐渐被淘汰。然而,近年来,马面裙又再次回归,成为了一些人对于传统文化和时尚的追求。

在时尚界中,设计感变得越来越重要。这种趋势是可以从很多方面看出来,设计师品牌的崛起、大牌设计师与年轻设计师的合作、不同品牌之间对于服装细节的比较等等即业体现;而且这也体现在消费者购物上面,消费者更加注重产品的设计感和质量,而不仅仅是价格。

总之,这次这个“秀”反映了时尚界和消费者的多种趋势和变化,时尚界持续不断的变化和创新,而消费者则越来越注重产品的设计感和质量的层次提升。

之前在研究我国民间服装变迁的时候,我发现了一个蛮有意思的特点:互联网的发展对我国的衣服变迁的影响也呈现出越来越大的趋势。

先来给大家看这样一张照片:

这张看起来很模糊的截图来自2003年的淘宝云顶yd2223线路检测首页,图里红框部分是当年最流行的服饰类型:千禧风的条纹吊带。

相信年龄大点的人应该都记得,当年《流星花园》和《粉红女郎》这两部剧在内地火了以后,带起来了风格热烈类型的服饰。

如果说2003年,互联网还是现实的反映以外,到了2005年,在时尚潮流上互联网就开始和现实出现融合了。哪一年,一档国产综艺《超级女声》成为现象级别的节目,李宇春周笔畅都是那一年火爆全国,我仍然记得也是在那一年,在我爸单位的上网室里看到一群大老爷们凑在电脑前看超女们的八卦,顺带点评着她们的穿着,并发出“穿得真花”的感叹。

再往后,本土互联网的下沉,更是带起了千禧年后青少年们首次试图在潮流上的反叛,也就是如今很多人提起来都自觉羞耻的“非主流”穿搭。简单的t恤和帆布鞋牛仔裤小裙子的搭配,尽管不贵,但却是当时年轻一代对自我表达的追求。

2009年,网络媒体初步发展,出现了首批穿搭博主,比如淘宝真正意义上的首位穿搭博主“各各大”(呛口小辣椒),一大群网友跟着她们的收藏进行购买,那一年,穿着波西米亚风的女孩绝对是街头最靓的妹。

而到了2016年,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自媒体的火爆让时尚圈开始真正多元起来,没记错的话,如今的所谓“三坑”,也就是jk、洛丽塔、汉服都开始形成自己的圈子,并在互联网的传播下让越来越多人加入到这些原本小众的圈子,最后形成了一股出圈的足以影响主流的时尚风潮。

而这几年,现实和互联网的融合更加紧密,《中国有嘻哈》带起来的生活态度和户外运动的生活方式同步在线上线下发展,在线下,青年少年模仿着rapper的说辞,中青年们开始走出自己的小天地去到远离工作的户外呼吸新鲜空气,而这类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都引发了各自的衣着的鲜明变化。

在我看来最有意思的是马面裙的火爆,导火索是网上一个博主发文称国外品牌迪奥文化挪用了我国的传统服饰马面裙,这篇文章让马面裙这一具有悠久历史的服饰走进大众视野,并迅速掀起一阵明风服饰热潮。

在服饰领域,互联网起到的作用绝对是生活中互联网对现实影响中最正面的一个:从一开始的让时尚概念普及,到将国外时尚概念主动引入国内,到让每个人都有发声表达自我的权利,到不同审美的人群都能在互联网上形成自己的小圈子,最后到“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对本土服饰的挖掘,几乎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一场互联网打破信息壁垒促进交流最后再让本土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标准模板。

而这次淘宝举办的年度服装造型秀,不禁让我顺带缅怀了一下过去二十年在互联网激素作用下的时代发展,更让我想起了一些更有趣的事情。

没记错的话淘宝是2008年开始火的,那一年我在淘宝上买了人生第一双洞洞鞋,也是我的首次网购。

也是那一年,我国的民间服饰潮流也开始出现变化。在那以前,像是我妈那一辈人,所谓的流行其实只是商场服装大批量进了什么,什么就是流行——因为没得选,哪怕有电视剧之类的影响,但在中小型城市哪怕想买都得自己一个店铺一个店铺地找。

而在08年左右以后,服饰潮流变成了民间的一种主动而且难度直线下降的事情。

比如我前面提到的波西米亚风,要知道,这种大胆夸张的穿衣风格当年在线下店铺里尽管不能说没有,但绝非主流。而在当时的淘宝,买这么一套包邮到家就轻松多了。

不过话说回来,这也是当年为什么淘宝能火的原因之一。你想买的衣服,线下没有,但淘宝大概率有。

也正是商品的多样性,又促进了审美的多样性。

森系、千鸟格、aa风,这些当年线下店铺店主提起来一脸懵逼的服装概念,线上先于线下一步,在当年的上网人群中留下了极为鲜明的衣着印象。

审美的多样性和商品的多样性结合,再加上淘宝背后的一整个互联网向现实的贴近融合,商业自然而然地发展起来了。

可以看到,服装行业规模增速最快的那几年,都是互联网发展最迅猛的那几年,刚好重合。

而有了商业,就有了产业。

比如曹县,除了“宇宙第一”的梗,“汉服”更能体现互联网对县域经济的影响。先是汉服概念在互联网上兴起,后是曹县依托淘宝等电商开始抓住商机,生产汉服并拿到淘宝上售卖,最终诞生了2000多家汉服企业,而汉服市场规模也突破了100亿元。

除了汉服以外,如果你真关注淘宝上的一些热门服装品类,就会发现,不止是汉服这种品类,乃至各种丰富的衣服种类,都在迅速“本土化”。

而本土的服装生产厂家,又借助淘宝这样的电商平台以及互联网营销,这几年来做到“品牌化”的也特别多。

经历了二十年的服装变迁,我国本土的时尚潮流在互联网的影响下,终于从“被动接受”和“以洋为尊”做到了全行业的中国自己的产业链搭建,并且终于能和国外品牌在大众消费市场里碰一碰了。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颇值得称道的中国奇迹。

每一步都有人为之付出心血,每一步都是时代发展的缩影,科技与文化就这样融合在互联网的进步中,最终成为每个人身上所穿的不仅是为了敝体更为了多元化的美的衣着。

05年的《超级女声》非常成功,当时有短信助力的环节,不止一个女同学见面就问,你的手机给超女投过票了吗?lyc的马甲,zbc的黑眼镜,都是当时女生极普遍的穿着。

应该也是从那时起,我感觉中国男生和女生服装风格就开始两极反转,女生极力想表现自己的坚强独立自主,把长裙换成长裤,男生则倾向于叛逆不羁冷淡,打耳环画浓妆。

最后引用大刘《三体》的原文吧。

程心看看那几个人.她(他)们面容白嫩姣好,长发披肩,身材苗条柔软,仿佛骨头都是香蕉做的,举止是那么优雅轻柔,说话声音随着微风传过来,细软而甜美......在她的时代,这些人在女人中也都属于女人味最浓的那一类。
  程心很快想明白了:其实这种进程早已开始。公元20世纪80年代可能是最后一个崇尚男性气质的年代,那以后,虽然男人还在.但社会和时尚所喜欢的男人来越女性化。她想起了21纪初的某些日韩男明星,第一眼看上去也是美丽女孩的样子,那时人们称之为男色时代来临。大低谷打断了人类的女性化进程,但随着威摄时代而来的半个多世纪的舒适的和平.使这一进程加速了。

近年来,随着中华文化的传播以及年轻人文化自信的提升,越来越多传统文化持续释放魅力。汉服、国风、非物质文化遗产可谓遍地开花,大家对自我身份和文化的认同感持续增加,像马面裙这样的传统“文化符号”在新千禧年里有了更多被关注的可能性。


资料显示,马面裙雏形源自宋代旋裙,即两片式围合裙。多幅拼接的一片式围合裙,至少可以上溯到殷商时期。目前所见完全具备马面裙形制结构特征的实物,最早是在宋末元初的墓葬。

中国传统服饰起源很早,商代中晚期成书的《易经·系辞下》说,“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衣”就是上衣,“裳”就是裙服,当时的“裳”男女都穿,就是一种带褶的服饰。

战国末年,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为了军事需要让男性改穿方便骑马的裤装,在此后漫长岁月里,中国男性服饰历经螺旋式上升,形成了“上衣下裤”和“上下一体袍服”两大系列,这两大系列直到近代还分别以“中山装”和“中式对襟长袍”两种特色鲜明的服饰风靡一时。

常常有人说,时尚就是一个轮回。尤其是这几年,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某种在年轻人里的穿衣风格突然火起来后,对于很多中年人来说,却是一场来自过去的回忆的突然袭击。

就拿前段时间的一堆时尚媒体都在报道的00后女孩们追捧的y2k辣妹风格来说,当我看到这类服装的第一眼,还以为自己穿越了:

夸张的果冻系色彩、金属质感的面料、颇具未来主义但又和这几年小火一把的赛博朋克明显不同的乐观主义辣妹风格,都让我想起了二十年前从港台剧刮进来的一种穿衣风格:

千禧年风格。

当年大火的流星花园的海报里,徐熙媛扮演的女主身上穿的就就是很典型的千禧年风格,只是由于经历了港台的二次传播,因此其实和现在复古的y2k还是有所差别的,相对来说更保守一点,当时国内女孩们的衣柜里一定会有一件色彩鲜艳的撞色条纹吊带裙,但里面一般会另行搭配一件上衣。

类似的“时尚就是一个轮回”的事例有很多,但时尚的轮回并非是一场首尾相衔的圈,而是在螺旋中不断上升的进步。

尤其在我国,因为二十年来经济飞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衣着”的变迁更是有着“在螺旋中不断上升的进步”的特点,甚至可以这么说,我国人民的衣着风尚,是紧紧地和日益发展的生活水平以及方式相关联的。

这场重庆观音桥下的“好看20年”服装秀,更是将这种关联展现得淋漓尽致。

从欧美传入港台再凭借港台剧传到内地的千禧年风格的撞色条纹吊带裙,到韩剧引发的彩虹毛衣潮流,到《超级女声》中的李宇春和曾轶可打破性别固有印象的中性风大行其道,再到网络影响下引发的青少年之间的非主流穿搭,到08年全民休闲运动风的巅峰——洞洞鞋,都强烈地勾起着关于时代的回忆。

而这些风格,具有极其强烈得年份特征,甚至可以说是和我国文化商业发展紧密相连:从受港台韩国影响颇深到我国本土的文娱产业发展壮大,从中层人群一味模仿欧美到开始有了我们自己的中层审美。

而08年作为我国发展的一个分界线,在时装上更是将“主动和世界接轨”的态度展现得淋漓尽致,再加上互联网和生活的进一步融合,人们的衣着开始有了更明显的个人化风格:

波西米亚风的潇洒长裙风靡一时,韩剧日剧国产剧带起来明星同款争相斗艳,紧随其后的是个性鲜明的冷淡风格和极简风格开始普及于我国的穿搭界。

到了2016年,移动互联网开始飞速普及,文化的碰撞更加激烈,嘻哈穿搭、二次元和国风都开始了在本土的飞速发展,圈层文化的影响在年轻人服装上表现亮眼。在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后,随着户外运动在城市人群中的风靡,轻量化的户外穿搭一度成为淘宝上的热搜服装品类,而去年的马面裙事件又标志着我国本土极具有民族元素的穿着文化正随着东方美学意识的兴起被重新挖掘,中年群体也有了自己更深层次的服装审美需求。

而纵观这二十年的我国民间时尚风潮的变化,其实正是一个国家人民衣着美学的逐渐苏醒,也是我国服装产业的逐渐升级:从被动接受到主动融合再到自我发掘,从只能接受二次文化到紧随国际潮流再到“我们自己就是潮流”,从追求国外大牌到本土服装行业打响品牌化取得不错成就甚至走出国门,从单一潮流到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穿搭喜好的多元化,从服装审美被一小部分品牌垄断到潮流的声音越来越下沉和分散化,年轻人发出年轻人的声音,中年人有中年人发出中年人的声音,老年人也能发出自己衣着喜好的声音……

每一次时尚的更替都极具发展的浪漫,到最后,凝聚成了一场颜色艳丽风格也多变的舞曲。

说实话,在看完这场浓缩了二十年穿搭变迁的时装秀上,一时间我是真的感慨万千:在需求层次中,服装的需求是高于吃喝的,在经历了几十年的艰苦奋斗后,经济发展科技进步文化崛起,我国人民终于也在服装风格上有了自己的追求和喜好。

也许在十多年后的某一天,某种服装风格火起来以后,再次成为一些人来自过去回忆的暴击,但我相信,就像如今的y2k辣妹风格之于千禧年风格一样,即使来源是过去的时尚,但一定会有和那时时代相符的更多元化更有趣的新元素。

时尚的魅力也在于此:过去的时尚风格是属于部分人的美好回忆,而现在也注定成为将来另一部分人关于时尚背后一整个时代的美好回忆。

穿在身上的不止是服饰,更是每个人一整个时代里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