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同样是肆意虐待滥杀手下,于禁甘宁等人被称为御下有方,张飞被杀却是活该? -云顶yd2223线路检测
22 个回答
很简单——于禁、甘宁把和自己有仇的都弄死了,自然就没人报仇。
于禁想拿昌霸的脑袋换军功,连给曹操汇报的手续都省了,直接就拿刀剁了。
甘宁得罪了厨子,宁可当众打吕蒙的脸,也要骗过来宰了。
也就是说,这俩知道自己肯定要结仇了,那就要不择手段地先下手为强。
于禁这边,万一给曹操打个报告要杀昌霸后,老曹再赦免了他,于禁怕是觉都睡不踏实。
甘宁这边的仇人,别说是厨子了,甚至连同样是大将的凌统,甘宁都想找机会给砍了。
而张飞不一样。
张飞似乎不知道鞭打将士这事儿会让对方恨他,以至于在痛揍完部下之后还会继续让对方在他身边干活儿。
这种过于清奇的操作让刘备都看不下去了,特地写信告诉他,要么别随便打部下,要么打了之后把对方调走。
然而张飞不听。
这样持续地积累身边部下的恨意,张飞会被部下杀害也就不意外了。
于禁:
“最号毅重”,前期治军很严,部下敬畏他,不代表不服从他。
于禁杀人,皆由法度。即使是不该死的昌晞,也是有降而复叛的记录的,于禁杀了他,从法理来说挑不出错。当然,从人情来说,于禁不给老朋友求情,可能被认为是卸磨杀驴。
甘宁:
宁虽粗猛好杀,然开夹有计略,轻对敬士,能厚养健儿,健儿亦乐为用命。
甘宁的“杀”是对敌人,对自己人能“厚养”,所以“乐为用命”。而且他担任的职位都是先锋类角色,就需要一鼓作气,猛就完事儿了。
张飞:
职位车骑将军,刘备数次“戒之”。
羽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先主常戒之曰:“卿刑杀既过差,又日鞭挝健儿,而令在左右,此取祸之道也。”
老实说,我觉得刘老板话说到这个份上,也颇有些无奈。
张飞这个“鞭挝”,可比杀戮还要容易让人心怀怨恨。所以说他“取死有道”,也不算过分。
于禁一直的关键词是严格而不是另两位的凶暴,御下有方属于事实,这是个严厉的领导但不是残忍的领导。
甘宁最后善终我觉得只能说明他运气好以及孙权阵营对这个人认识够清晰。粗野好杀又轻财敬士说明这个人情绪化程度是非常高的,连吕蒙这样的情商高手交集花也可能受不了甘宁的暴行,让这个人去到张飞的位置上可能做的还会更差。但是孙权吕蒙选择让他专注于当一个先锋猛将,这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恶性政治事件的发生。
张飞的暴力未必不能接受,也说不上更高于甘宁,但是很决定性的尴尬之处在于这个人在刘备阵营的地位太高了,一旦升任管理岗位这个任性狂暴的性格就暴露无遗,带来了太多负面影响那被给差评也没办法。
于禁滥杀,但这是曹魏的法度,于禁执法严厉,但杀人之前人家会把话说的明明白白,杀你是有理由的,要恨就恨国家。
甘宁滥杀无辜,但甘宁在东吴就是个边缘人物,而且东吴法度不严,将军有一定的自主权,一定程度上会比较残忍,比如潘璋,吕岱,步骘都比较嗜杀。
张飞根本不嗜杀,他鞭打健儿而不是杀健儿。就是说张飞的军队管理很严格,犯了错就要受很重的刑法。
印象里蜀汉好像是没有随意处死下属,虐杀下属的这方面记载。
张飞被杀还是他身居高位,树大招风了。
另一方面也许他疏于防范。
总之被下属干掉,在三国时期还是很常见的现象,不需要上升到什么原因去指摘
因为甘宁
好游侠,轻对敬士,能厚养健儿,健儿亦乐为用命
在那个士族门阀林立又看不起基层的时代甘宁作为一名豪族武力出众,善交际,性格开朗,对手下慷慨,行事张扬有趣,奢侈品抢来又随手丢掉,这种趣味的游侠,虽然知道他是个危险分子,也有不少健儿是对他真心追随。
张飞呢
刘备批评他刑杀太多,又喜欢鞭挞健儿,不止如此,平时还喜欢与士族交好,对和自己一起拼杀敌阵的手下十分刻薄,跟着薪酬待遇低下又四处流浪的蜀汉军团,在这样的情况下,请问这种领导是多么的让人反感?还把被他虐待的受刑者安排在身边,只能说是取死有道。